熱線電話:028-85544218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作品

寫在你70歲


作者:黃偉       發布時間:2019/12/5 9:56:48     點擊率:62

寫下這篇隨記,為了感恩黨的領導,感恩祖國,感恩故鄉,感恩父母,感恩生命!

人類自有史以來,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需要經歷一段艱辛的歲月才能鑄就其輝煌,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經之路。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伊始,我們的國家和名族,100多年以來飽受外族欺凌,更被冠以“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無數熱血志士的流血犧牲,才換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力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建國初期,我們在國弱民貧,社會資源嚴重不足,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更是陸續遭遇了諸如抗美援朝、自衛反擊戰、大躍進、文革等一系列雪上加霜的歷史,將近30年的時間,我們都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直到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1982年施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中國政府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國因此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

在1982年以前,還未施行計劃生育,因此每家的兄弟姐妹都特別多,而且相差年齡比較大,勞動力比較少。那時候的農村,土地尚未承包到戶,全靠勞動力掙工分養家,因此大部分家庭都會餓肚子。母親在生我之前,因為營養不良,身體一直都不好,我在娘胎里只懷了7個月就迫不及待的見到了藍天白云。生我之前幾天,母親的身體狀況特別不好,鄉鎮上醫療條件也差,沒有醫院,只有個衛生所,醫生都在勸我父母早點放棄我,保全母親的安全。母親說我生下來的時候只有1.8公斤,幾乎沒有生命特征。現在每當回憶起這段歷史,母親仍然覺得很內疚,因為他們想要放棄我,可幸運之神并沒有放棄我,幾分鐘后我自己活過來了。父母從衛生所把我抱回家那天晚上,村里不僅家家戶戶都拿到了土地承包證,還通電了,村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世界上有一種不需要點火就能發光的東西叫電燈。全家人一致認為我的出生,是意味著幸福的到來。對我來說,我沒有經歷過那些吃土咽糠的歷史,沒有感受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所以從小到大,對于我的父母,我的祖國,我一直心存感恩。沒有她們,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那時候鄉下對念書年齡也沒什么限制。我們那時候沒有幼兒園,1987年我就開始上小學一年級。農村的學校特別少,我念小學那會兒,每天都要徒步10公里山路。夏天亮得早還好,冬天大清早的天不見亮就要起床。那時候手電筒是件奢侈品,冬天太冷,偶爾還下雪,沒法走山路,就一路抱捆柴火點燃,一邊取暖照亮前方的路。那時候沒有九年義務教育,國家教育資源比較有限。初中是需要考試才能讀的。本來1993年我就可以念初中的,但是因為我年齡太小,中學居然不收我,沒辦法,又讀了一個6年級,直到1994年才進入中學。大約是感覺生活太艱難了,父輩經常教導我們,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那時候讀書還是比較用心的,學習成績還過得去,也拿過幾個獎。尤其對漢語比較有興趣,當同齡人還在為寫作文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已經可以讀懂文言文,開始寫詩填詞了。

可惜的是,1997年考高中的時候,因為家境的原因,我選擇了放棄高中,第一次遠離生活了15年的家鄉,到內江選擇了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就是希望三年以后能畢業工作,為家庭減輕負擔。在內江其實我真正讀書的時間只用了兩年,1999年的時候,我就打著畢業實習的幌子,提前離開學校到外面找工作。但是稚嫩的肩膀未經過磨礪,畢竟扛不起生存的壓力。自1999年到2001年間,我幾乎繞著中國的國土跑了一個整圈,也經歷過一些足以影響人生的事情,最終還是回到了故鄉。2001年回家過完春節,我身上揣著這些年浪跡天涯僅剩的300元存款來到了成都,和很多人一樣,投入到一無學歷,二無工作經驗,三無背景的“三無人員”系列。凡是能想象到的正常工作,我幾乎都從事過。感謝這些經歷,成為了影響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2002年5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一群中專的同學,開始進入鋼結構這個行業,在一個工廠里當壓瓦工人。在當工人的兩個月里,憑借從小養成的刻苦鉆研精神,我成功的解決了廠里夾芯板生產線板頭損耗超過20米的技術難題,贏得了進入工程系統工作的機會。于是2002年7月我離開車間,正式進入辦公室工作。從7月到10月國慶節期間,三個月時間內,我逼迫自己從零開始學習,從一個連電腦開機鍵在哪里都不知道的人,學會了組裝電腦、軟件、打字、CAD繪圖、力學知識補習、初級結構設計。。。。。。我第一個設計并實施的項目,就是如今的都江堰合邦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自己都不知道這三個月付出過多少汗水,也讓自己體會到了一個道理:世上所有的幸福都是通過煎熬才能得到。

因為之前的公司法人經營不善,為善親用,把公司搞的烏煙瘴氣,那個時候,現在公司的徐總剛好和之前的公司合作。2005年8月,公司宣布破產后,我才正式進入恒力嘉這個大家庭。在之前的公司里,我和很多普通員工一樣,除了埋頭苦干,沒有人認識你是誰,沒有人在乎你能力大小,普通員工提出的任何建議都是多余的,這樣的公司,或許早就注定其結局。來到恒力嘉公司以后,才感受到這個平臺,是可以讓一個人的能力盡情發揮的平臺,是一個可以擁有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的平臺。

不知不覺我在成都已經生活了18年。這18年,我親眼目睹了二環路以外的農田,從數月前的蛙聲一片,變為高聳的參天大廈。

這18年,我的行囊,從開始一個背包就是我全部的家當,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遠行,到一家人變成肩上的行囊,父母在,不遠游。

這18年,我將自己的兩條腿,變成了四個輪。

這18年,我經歷了當年一群窮光蛋下班后,耷拉著一雙爛拖鞋,衣冠不整的進商場看熱鬧,遭受保安的冷眼,慢慢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18年,我從節衣縮食租80元一個月的民房,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家。

這18年,我從自己知道自己是誰,變成別人知道自己是誰。

這18年,我前4年在一家沒有歸屬感的公司服務,后14年為恒力嘉這個大家庭服務。

這18年,我濃縮了我的道:忠如比干,孝如曾參,禮如仲尼,義如云長,廉如伯夷,正如君實,信如尾生,君子之道,誠如是也!

十年前,有人問我的夢想是什么,我告訴TA:“待我歲及花甲之年,便告老還鄉,歸隱桑梓園,將鄉下的老宅基拆掉,葺一座古堡。夾道遍種本草,綠柳成蔭,梢抵魚塘,每日啻志勞作。修易經,參佛禪。晨詩詞,幕霞晚。蒔木草,葺河山。餌池魚,練截拳。門前掘兩眼水凼,一曰‘忘川’,取飲一瓢,可忘前世今生;一曰‘憶湖’,取飲一瓢,可記今生前世。一醒一覺,快哉人生!”

大約年齡越大,思鄉情節就越發濃厚。今年清明,回了一趟鄉下的老宅。遺憾的是,兒時記憶中的羊腸小道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門口。全村172口人,留守的老弱兒童居然坐不滿兩張八仙桌。雖然家家戶戶都修葺了小洋樓,然而院子之外的地界,到處都是一片蕭條荒涼的景象,田邊的荒草瘋長過膝都無人打理,形成一幅極具諷刺的現代田園景象。不勝內心的凄涼,我逗留一晚便返回蓉城,翌日隨記小文《鄉息》一篇,感山河之變以懷之。

坐游三萬仞,徒步九千尺,闊別少一載,相思八千里!

衰草萋萋,連天無垠,蔓藤步長路,焉有拓荒仕?身臨魔鬼崖,依稀祖輩躬耕影。漫步臺級,當年鑿石化障,功蓋三秋。而今斯人已逝,孤冢瀟聳,唯古道長存,蒼發佝僂孝無道,堪何憶?

偶遇頑童逐翩蝶,浮笑只當時,三餐不果腹,猶把魚蝦戲。薄衣不勝九天寒,曠天袤地千層底,練得鋼鐵軀體。春時,則茅屋群居,炊煙繚繞,荑柳撫面,鴉雀云霄里。竹海夏蟬,陽關大道,驕陽如火,白練如鏡。引目秋風蕭瑟,陰霾愁雨,壯士離鄉無音訊,只留鰥寡婦弱枕希冀,相對唏噓!

哀者,莫如千山萬水,華發杳杳,鶴顏守鄉息。世間兒女,縱使位爵關云長,翼德(亦得)回鄉望爹娘!




掃一掃,添加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