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電話:028-85544218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視點

BIM觀點 | 王石:?連BIM都沒學會,互聯網+是奢談!


來源:       發布時間:2016/9/7 16:38:17     點擊率:81

    現在關于BIM的認知誤區太多,很多從業者也都只是一知半解。So,今天放個大招吧,把大家現在一提BIM就會產生的16個錯誤理念給一一消滅!然后,去找王石坐著喝杯茶,嗯。


BIM就是三維建模


     很多企業被忽悠上BIM,只是建了很漂亮、很好的模型,但是建完之后不知道怎么用,建模的成本很高,而實際BIM的價值發揮不出來。親!此處一萬點傷害值有木有?


BIMRevit軟件


     有人認為:“BIMRevit軟件,或者BIMAchicad軟件,或者BIM是參數化設計。事實是,國外很多的BIM單機軟件,都是BIM軟件的一部分,但它們不是缺一不可的,BIM軟件是實現建筑信息化所應用的一系列來自不同軟件商的計算機程序的集成,既有國外軟件,也有國內軟件。


BIM是單專業的事情


     作為一個行業的BIM,本身是做全生命周期,是一個多專業協同的,需要很多手段去保證。BIM服務器,或者平臺,可以把信息綜合起來,管理起來,才能把專業打通。

BIM就是碰撞檢查工具


     有人說:“BIM的功效,主要是對復雜的底層空間進行管道碰撞檢查,成功地在工地實施之前就解決了管網交叉碰撞問題,為項目爭取了大量寶貴的有效空間。實際上,碰撞自動檢查工具確實是BIM工具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甚至算不上BIM理念的核心模塊。對于僅僅應用了碰撞檢查技術的某些項目來說,確實算不上應用了BIM理念,但是因為它在設計優化時可以做到立竿見影的透視,直接把普通設計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檢驗出來,恰好適應了人們眼見為實的心理,因此流傳甚廣以致于功高蓋主


BIM要花很多錢


     宣傳力度大的BIM項目都是一些標桿項目,投入大,時間長,但不意味著所有的BIM項目都是高大上,也可以較少的投入去實現BIM。畢竟,像思聰老公這么有錢的不多啊......


BIMnD(n維)


     有人認為BIMnD是一種很不慎重的觀點。要說BIM是一個7個維度的結構化數據庫比較合適。正因為BIM是一個7個維度的結構化數據庫,才產生了對行業的革命性的價值。


BIM很難掌握


     BIM的確難以掌握,但這僅是相對于AutoCAD2D設計軟件來說的。BIM設計與2D設計的不同之處在于BIM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掌握這些規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掌握之后并不需要高深的應用技巧或深厚的計算機基礎。


BIM可以快速掌握


     持這種觀點很容易在學習和實施BIM的過程中產生挫折感,甚至半途而廢。BIM軟件供應商以及類似于三天速成”“一個月大拿之類的教程都可能給初學者以誤解,認為BIM技術分分鐘就可以掌握。無良宣傳導致此處十萬點傷害值!


一個團隊全搞定  


     這點也是國內企業對于BIM認識及應用的一個重要誤區。企業搞BIM必然要組織BIM團隊,但是偌大一個企業面對無數個項目只靠一個BIM團隊顯然是不足的,需要企業上下層級統一的進行基于BIM的調整,這樣才可以讓BIM實現從管理層到應用層一個良好的貫穿,把BIM應用落實到實際項目中去,進而提高企業級的BIM應用水平,提高競爭力。俗話說得好,人多力量大。


BIM加長設計周期


     有人認為:設計師應用BIM軟件需要加長設計周期。事實是,應用BIM設計流程可以縮短設計周期,關鍵在于加大前期專業人員投入。BIM是團隊化作業,它的協同模式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團設計,在一個項目上能投入足夠多的人力實施同步作業,從而實現高效率和高速度。而對于個體化設計人,欲通過某個軟件實現個別功能的BIM”來說,因為增加了平時不需要的工序,確實會造成設計周期延長。

 

使用BIM最怕設計修改


     有人擔心:建設方的建筑方案到施工圖總在實時動態調整中,設計院使用BIM方法,每次的修改都是災難性的改圖風暴。實際上,BIM的關鍵工作原理在于自規劃方案到施工圖設計、到運營階段全過程使用唯一模型“Modeling”,它最基本的特征是不斷成長,最適應的就是修改。所不同的是,這里修改的是虛擬現實的信息模型而不再是圖紙。由于BIM設計流程中出圖被高度自動化,各種各樣的修改也就成為設計過程的常態,圖紙的更新不費吹灰之力。應用BIM設計,工作團隊只需關注設計本身,圖紙作為末端產品自動隨設計而改變。


BIM是舶來品不適合中國國情  


     有人說:“BIM是好東西,但是它源自西方也適應西方的建筑文化,中國特色的建筑文化甚至具體到中國的設計規范、制圖規范都是它需要面對的障礙。事實上,BIM是一場開發企業所有者一定喜歡而部門經理人又愛又怕的變革。BIM把所有技術細節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把所有建筑材料用預算技術無法比擬的精確列表實時報告,打破專業壁壘使得工程信息高度透明化,把部門經理層所熱愛的灰色地帶充分陽光化。技術的差別容易克服,心理才是最大的藩籬。


     文恒教育根據歷年的經驗專業認為:當前很多企業實施BIM技術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BIM方案選擇不當,實施方法不對。總以為BIM這個詞是老外搞出來的,BIM技術也一定是老外的好,不清楚國外的BIM方案在設計階段當前有較大優勢,但施工階段的本地化、專業化尚有較長的一段距離。理論和大量的實證調研證明,如果施工企業從項目招投標開始到竣工、維修服務結束,全過程充分應用恰當的BIM技術,大部分企業的大部分項目,有5~10%的利潤空間可以挖掘,BIM技術可以獲得1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


只有高科技、高難度的建筑適合BIM應用


      有人感嘆:“BIM屬于高科技、高難度建筑設計的專屬,普通建筑用不上。事實上,簡單高效、可視化、透明化的BIM,適用于所有建筑。BIM可以把復雜的建筑變得簡單,同樣也可以把簡單的建筑變得更加簡單。尤其適用于定型產品標準化部品的建立,BIM可視化把建筑形成過程中原來隱蔽的問題表面化,既可幫助決策者直觀閱讀建筑信息做出決策,也幫助專業人員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BIM是一項單一技術,而非一種業務流程


      有人說,要實現具有競爭力的BIM愿景,只需確保每個人和每個組織在設計、建造和運營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都能夠快速訪問推動有效協作所需的詳細信息。BIM是業務流程而非一項單一技術。

      企業實施BIM最大誤區是對其本質的認知,BIM不僅關乎三維數據,還意味著創建包括二維數據源文檔、電子表格和其他內容在內的整體信息資源。

      如果明確了合適的工作流和流程,BIM就能幫助組織提高建筑設計質量、降低成本、實現有助于推動真正創新的協同工作流程。僅僅是供應鏈中每個組織采用單一、最低常用標準的數據模型,BIM將無法完美實現。


兩個極端,BIM只是建模與BIM萬能


     一直以來,國內BIM應用流傳著兩種聲音,一種是BIM就是建模,一種是BIM萬能,但兩者都不可取。將BIM等同于建模,這是對BIM的一種狹隘認知,而認為BIM萬能則明顯太過激進了。和以往甩圖板革命所不同的是,BIM所帶來的革命不僅發生在設計行業,更貫穿于整個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BIM就是三維協同設計,它包括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維護,對于業主和設計方來說,它將極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整個項目運作的效率和質量。毋庸置疑,BIM確有其強大之處,但要說到無所不能那就不切實際了。畢竟,不論怎么說BIM都是一個工具,它無法代替設計師、項目經理、更不能不能替代預算員、建筑工人。

BIM是一種設計導向型方案,必須選擇使用相同三維工具的建設公司合作,以創建單一的項目信息源。

     這是國內BIM整個行業都流傳的一種錯誤說法,無論是對三維工具使用的臆斷,還是單一數據源方式。業內專家認為,單一數據模型不僅費用昂貴、難以實現,而且并不適用。嘗試過這種模型的組織很快就會發現,因涉及的專業很多需要信息聯合,單一模型容易陷入多個無法控制的數據孤島。

     真正的BIM是指由信息移動化所驅動的信息共享(貫穿整個工程領域和基礎設施生命周期)。它讓承包商和業主運營商有權訪問關鍵設計數據,并可使用該數據來提高施工和運營流程的效率。此外,BIM絕非僅限于三維數據,二維數據依然十分重要,因為文檔、電子表格和其他數據庫中的信息都是整個BIM方法的一部分。

 

 



掃一掃,添加微信公眾號